非藥物治療已是延緩失智症狀惡化的主要方式,多元設備不僅能促進失智者的認知、緩解憂鬱不穩情緒,還可協助職能治療師擬定訓練方針,減輕長輩與照顧者的負擔。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調查,65歲以上長者有輕微認知障礙(MCI)佔18.16%、確診失智症者則有7.78%,合計來看,超過四分之一的長者有認知能力狀況,若未加以注意並採取延緩認知惡化的策略,對台灣醫療與照護資源將形成龐大負擔。目前尚未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規律運動、杜絕抽菸與喝酒習慣、營養均衡、慢性病控制及認知訓練都是預防失智的方式。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則認為,失智症狀的延緩沒有一套標準答案,必須視個人失智狀況與興趣習慣來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安排適合的照顧計畫。輕度認知障礙者可透過遊戲和訓練增進認知能力,中重度者則藉由簡單直覺活動與感官刺激,緩和焦慮或憂鬱的情緒。
近年科技業也與失智症照顧、研究單位合作,開發出認知訓練與照護設備,有的可蒐集和分析長者訓練數據,對於認知退化的預警相當有幫助,有的則利用感測與聲光刺激,開發機器人及虛擬實境(VR)等設備,改善失智症者的情緒狀況,進而降低照顧者壓力。
1.體感與互動訓練機
過去許多研究都證實,運動能夠刺激大腦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對於預防失智症有良好的效果。若能加上認知訓練,亦即一邊運動、一邊用腦算數學或進行詞語接龍等認知活動,以雙重訓練來刺激大腦不同部分的連結及整合,更能加強腦內神經網絡發展。體感或互動訓練機分為兩類,一是看著螢幕操作儀器或設備,訓練視覺與四肢的協調能力,類似跳舞機或穿戴Switch搖桿的遊戲方式;二為指令直接顯示在機台或平面上的互動遊戲,荷蘭Tovertafel遊戲就是利用投影機,將海底世界、繽紛花園等場景投影在桌上,可直接用手跟圖樣互動;台灣的愛力實業與樂齡智造也開發如同打地鼠遊樂器的按鍵機台,做為複合型的訓練。
2.靜態多功能訓練教材
桌遊、拼圖、繪本、麻將與非插電式教具常作為延緩失智症狀的活動道具,它們具有便利攜帶、價格實惠與使用易上手等優點。法國曾有一份研究報告,針對3,675位長者、長達2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每週玩一次桌遊的長輩比不玩桌遊長輩,降低15%罹患失智的風險。
盤古銀髮生活賦能培訓師及職能治療師張丹妍表示,靜態訓練提供長輩實體接觸教具的機會,此時若能選擇與長輩有共感的物品來設計遊戲,例如:結合曬衣夾的認知與手部動作訓練遊戲,更能加深長輩的印象,對生活能力維持也有幫助。她也建議,靜態教材相當多元,照護機構在選擇桌遊工具時,事前還是要依個案失智程度擬定訓練目標,另外也可選擇變化多樣性高的產品,利用不同玩法符合更多長輩的需求。輕度失智長輩能以開放式討論形式進行認知訓練,中重度長輩以緩和情緒為主,可透過封閉式問答,像是設計五官卡,讓長輩選自己的眼型、嘴型,既不會加重失智者的認知負擔,亦協助照顧者了解長輩情緒。
3.複合功能的機器人
機器人集感知、移動與判斷於一身,藉由語音與簡單的肢體動作,不僅能與長輩互動問答,作為認知訓練的工具,也可以常伴失智長輩左右,給予情感或指令的回饋,替照顧者分擔情緒壓力。台北榮民總醫院將日本類人型機器人TELENOID導入日照中心,發現原本脾氣暴躁的長者開始唱起歌,憂鬱的奶奶開始跟機器人說話,顯示機器人在失智患者的情緒與溝通處理上是有助益的。
機器人不只是「移動」的平板或智慧音箱,國內外廠商更著重機器人的「陪伴」功能。近年越來越多仿效寵物的機器人,例如:日本機器小海豹PARO,就內建觸覺、聲音、光、溫度和姿態等5種感測器,摸它或叫它時就會予以反應,刺激長者與他人的互動,也舒緩長者的憂鬱情緒;美國則開發仿拉布拉多的機器狗Tombot,可配合長輩的撫摸來抬頭、搖尾巴,或發出聲音,相當療癒。
相較於動物療法,機器寵物免於訓練與照顧成本,也不必擔心咬傷患者或傳染疾病,長照機構與居家對它的接受度極高。PARO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長照機構使用,Tombot一上市也銷售一空,預計推出二代商品
5.虛擬實境(VR)設施
VR能夠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帶給人們深刻的沈浸感受,常用於失智症照護與照護技巧的訓練。美國新創公司Rendever讓長者藉由VR,重回童年與故鄉的場景,重新搭起他們與家人、照顧者間話題。新北市悅心長照暨早療中心也在失智日照導入此設備,領著長者到台灣各地旅遊。悅心長照暨早療中心組長蕭玉萍表示,VR旅遊對長輩來說很有新鮮感,她所開發的課程可搭配觀光地相關的認知活動,成功協助長者暫時抽離憂鬱狀況,回憶年輕時的美好時光,對失智照護相當有幫助,且影片類型多元,可滿足不同長輩的興趣。
References: https://www.ankecare.com/article/946-2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