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8 月, 2024

台灣失智症現況與挑戰

在台灣,失智症的比例正逐年攀升,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截至2022年底,台灣的失智症患者已超過30萬人,其中96%為65歲以上的長者。隨著人口老化,預計到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患者數量將進一步增加。

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且無法治癒的疾病,主要影響患者的記憶、思考、行為和日常生活能力。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報告,全球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這一趨勢在台灣也不例外。台灣的失智症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顯著上升,80歲以上的老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家中有失智症患者的家庭將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失智症患者的照護需求非常高,家屬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患者,這對家庭的經濟和心理造成巨大壓力。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調查,失智症患者的家屬常常需要辭去工作來全職照顧患者,這進一步加劇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此外,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如重複行為、妄想、幻覺和情緒不穩,對家屬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家屬需要學習如何應對這些行為,並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和照護資源。台灣政府和民間組織提供了多種照護資源,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日間照顧中心家屬支持團體,以幫助家庭減輕照護壓力。

總之,隨著台灣失智症患者數量的增加,家庭和社會需要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資源,來應對這一挑戰。理解和接受失智症,並積極利用可用的照護資源,將有助於提高患者和家屬的生活品質。

失智症的類型與行為症狀

在台灣,失智症的主要類型包括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占56.88%)、血管型失智症(占22.91%)及巴金森氏症失智症(占7.12%) (CNA)。這些類型的失智症不僅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還伴隨著情緒及行為症狀(BPSD),如憂鬱及負性症狀(33.37%)、日夜顛倒/作息混亂(32.94%)、恐懼或焦慮(27.75%)、重複行為(25.43%)及妄想(21.19%) (Yahoo News)。

  1. 憂鬱及負性症狀 (33.37%) – 包括社交能力下降、面無表情缺乏情感、講話單調沒有抑揚頓挫、對生活喪失興趣,較無行為上的正向表現。
  2. 日夜顛倒/作息混亂 (32.94%) – 睡眠作息紊亂,晚上活動白天睡眠。
  3. 恐懼或焦慮 (27.75%) – 容易感到害怕和焦慮不安。
  4. 重複行為 (25.43%) – 反覆做同樣的動作或說話。
  5. 妄想 (21.19%) – 對他人或事物產生不合邏輯的錯誤信念。

失智症對家庭的影響

家庭結構與角色的改變

失智症患者的出現對家庭結構和角色分配帶來了顯著的影響。家庭成員需要重新分配照護責任,這通常會導致家庭角色的轉變。例如,原本負責家庭經濟的成員可能需要減少工作時間以照顧失智症患者,而其他成員則需要承擔更多的經濟責任。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數據,失智症患者的家庭中,照護者通常是配偶或成年子女,這些照護者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找到平衡,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經濟負擔

失智症的照護成本高昂,對家庭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報告,全球失智症相關成本每年達到1.3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2.8兆美元。在台灣,失智症患者的照護成本包括醫療費用、藥物費用、專業照護服務費用以及家庭成員因照護而減少的工作收入。這些費用對於中低收入家庭來說尤為沉重,可能導致家庭陷入經濟困境。

心理壓力與情感挑戰

照護失智症患者對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狀態造成了巨大的挑戰。照護者常常面臨長期的壓力和疲憊,這可能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根據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文章,許多照護者表示他們感到孤立無援,缺乏社會支持。此外,失智症患者的行為變化和認知功能退化也會對家庭成員的情感造成影響,家庭成員可能會感到悲傷、無助和挫折。

家庭關係的變化

失智症患者的出現對家庭關係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方式需要進行調整,以適應患者的需求和行為變化。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數據,失智症患者的家庭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和兄弟姐妹關係都可能受到影響。照護者需要學會如何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並在家庭成員之間建立支持和理解的氛圍。

社會支持與資源需求

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庭需要大量的社會支持和資源來應對照護挑戰。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報告,台灣政府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計劃來支持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庭,包括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和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等。然而,這些資源的覆蓋範圍和服務質量仍有待提高,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和低收入家庭中,資源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仍然是主要問題。

照護者的支持與培訓

照護者的支持和培訓對於提高照護質量和減輕照護壓力至關重要。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數據,許多照護者缺乏專業的照護知識和技能,這使得他們在照護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應該提供更多的照護者培訓課程和支持服務,幫助照護者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並提供心理支持和社會支持,減輕他們的壓力和負擔。

社區支持與友善環境

建立失智友善的社區環境對於支持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庭至關重要。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報告,失智友善社區應該提供多樣化的社區服務和活動,幫助失智症患者保持社會參與和生活質量。同時,社區應該提高公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和理解,減少對失智症患者的偏見和歧視,營造一個包容和支持的社會環境。

政策與法律保障

政府應該制定和實施更多的政策和法律來保障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庭的權益。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報告,台灣已經推出了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和長照2.0計劃,這些政策和計劃旨在提供全面的照護服務和支持。然而,政策的實施和執行仍然面臨挑戰,政府應該加強監督和評估,確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的支持資源

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在面對疾病帶來的挑戰時,社會支持與資源的提供至關重要。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全台失智症病患已達將近32萬人,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發病年齡逐漸提前。為了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台灣政府推動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便是一項重要的措施,這些中心由經過專業訓練的個案管理師提供照顧諮詢,並連結醫療照護等資源。目前,全台已建置超過100所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並設立500多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認知促進、延緩失智活動和家屬支持服務。

除此之外,針對失智症患者的照護需求,政府也提供居家服務、日間照顧中心及機構式照護等選項。居家服務由專業照顧者到患者家中提供日常生活協助,如沐浴、更衣和進食等,讓主要照顧者得以喘息,減輕其照顧壓力。日間照顧中心則提供患者於白天接受照護的場域,晚上返回家庭照顧,這樣的模式能讓家屬在白天處理其他事務。對於重度失智症患者,機構式照護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專業照護服務,包含身體評估、護理、日常生活協助,以及社工師、職能治療師等提供的福利資源與復健服務,全面提升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家屬支持與培訓的重要性

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對家屬來說,心理壓力和情感挑戰更是不容忽視。為了幫助家屬應對這些挑戰,台灣提供了多種支持與培訓資源,旨在提高家屬的照護能力,並在情緒上提供必要的支持。這些資源的設計不僅專注於照護技巧的培養,還關注到家屬在照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從而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家屬支持團體的功能與效益

家屬支持團體是台灣為失智症患者家屬設置的重要支持平台,這些團體由專業人士主持,旨在通過分享經驗和知識,為家屬提供情緒支持和實用的照護技巧。在這些團體中,家屬可以互相交流照護心得,分享面對失智症挑戰的策略,並在相互支持中紓解長期擔任照護者的壓力。這樣的互助網絡對於那些長期承受照護壓力的家屬來說,能夠提供極大的心理慰藉,同時也能幫助他們在情感上得到一定的釋放與支持。

照護技巧課程的推廣與作用

除了心理支持,提升家屬的照護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為此,台灣的民間社福團體定期舉辦各類照護技巧課程,這些課程不僅針對家屬,也開放給失智症患者參加。例如,手作、音樂等活動課程不僅可以促進患者之間的交流,還能幫助他們通過簡單的認知活動延緩認知退化。這些課程不僅能提高家屬的照護能力,還能讓患者在參與活動中獲得心理上的撫慰,達到雙重效益。

政府與民間資源的整合與應用

在應對失智症這一社會問題上,台灣政府與民間機構的合作至關重要。透過資源的整合與應用,家屬和患者能夠獲得更全面的支持,從而有效提高生活品質。

政府提供的支持資源

台灣政府在失智症照護方面,提供了多樣化的支持資源,包括失智症照護據點地圖、各縣市的失智照護服務網頁和聯繫窗口等。這些資源讓家屬能夠方便地尋求服務,了解周邊可利用的長照機構或醫療院所,並獲取詳盡的照護資訊。這些政府資源的提供,大大便利了家屬在照護過程中尋求協助和資源,減少了照護的困難度。

民間機構的支援角色

除了政府的支持,許多非營利組織也積極投入到失智症患者的照護服務中。這些組織通常提供專業的諮詢與協助,並與家屬建立密切的聯繫。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設立的「失智症社會支持中心」詳細列出了全台失智症門診與專長醫師的聯繫方式,方便家屬尋找與聯繫專業的醫療資源,並安排患者接受診療。這樣的民間資源為家屬提供了實際的幫助,也在很大程度上補充了政府資源的不足。

綜合性支持措施的推動

為了全面提升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品質,台灣政府與民間組織還推動了多項綜合性支持措施,這些措施涵蓋了社區服務、藥局服務等多個層面,力求在全方位上提供支持。

失智友善社區的建立

失智友善社區是台灣在失智症照護領域的一項創新措施,這些社區通過多元管道提升市民對失智症的認識與友善態度。例如,台北市推動了一區一特色的12區失智友善社區服務,嘉義縣則與郵政公司合作,首創「郵衷衛您」服務,讓郵差在投遞過程中協助找出獨居且失智的長者。這些措施通過社區的力量,為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了更友善和安全的生活環境。

失智友善藥局與健腦友憶健康計劃

新竹市與藥師公會合作,推動了失智友善藥局計劃,這些藥局不僅提供藥物服務,還提供失智症相關的資源,例如認知訓練、篩檢以及失智友善天使推廣等服務。此外,屏東市的小黃公車服務也為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了定時定點的接駁服務,讓他們能夠更加便捷地前往醫療機構或參加社區活動。這些計劃與措施,無不體現出台灣在失智症照護方面的全面性與細緻性,為患者及家屬帶來了更為周全的支持與服務。

 

Reference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